讓鄉村振興的鼓點更激昂
□伊犁日報評論員
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18日召開的伊犁州黨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加快農業強州建設的嘹亮號角,這是給伊犁農牧民送出的大禮,更是要求各級抓好落實的響鼓重槌,充分體現了伊犁州黨委馳而不息重農強農的堅強決心,為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聚了共識、注入了動力。
伊犁是全疆最大的糧油生產供給基地,其所具有的厚重農耕文明底蘊、豐富的農業生態功能,又賦予了伊犁農業發展獨特的優勢和動能。
2022年,州直冬小麥實現最高單產809.32公斤、玉米實現最高單產1367.44公斤(14%水分)、水稻實現最高單產890公斤,創伊犁州直糧食作物歷年最高產;完成制種農作物、薰衣草、蔬菜、甜菜、中藥材(紅花)、飼草料6大類優勢作物種植215.59萬畝;農機農藝融合不斷加快,推廣了一批水肥一體、種肥分施、北斗導航、無人機植保等新技術、新機具、新裝備,建設了一批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示范生產基地。
農民生活幸福是衡量經濟發展成效、農村發展成色的核心衡量指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三農”不掉隊、農民保幸福、共同謀發展是“大國強農”的本質要求。
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以后,伊犁州“三農”工作重心必然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通過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伊犁州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扎實有序,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這個時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州可謂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對此,要把以鄉村振興為重點的農業強州建設擺在自治州整個發展體系當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要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進一步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真正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鄉村振興邁上發展“快車道”。
抓住鄉村振興這個農業強州建設的“牛鼻子”,是今年乃至整個“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此次伊犁州黨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大會,拿出了一個干貨滿滿的“惠農大禮包”,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圖。其中,既有“重點開展五大行動”的具體舉措,又有“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加強以水利為中心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推進農業強州建設的明確要求,還有“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有力措施。各項重點工作都立足于新發展階段和伊犁州鄉村振興的現狀,必將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進程。
當前,伊犁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相信通過這次大會,能匯聚全州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合力,把蘊藏的勃勃生機迸發出來,把噴薄欲出的能量激發出來,扭住重大問題、關鍵環節、重點工作,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有效調動全州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強動力、增后勁,讓鄉村振興的鼓點更激昂、更強勁,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強州建設邁出新步伐,為開創全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鳴鑼開道、擊鼓奮進!